个人专栏
  • 姜奇平
当前位置>>论坛成员>>研究观点
从谷歌眼镜遇冷看可穿戴热降温
发表时间:2015-03-12 12:06:56 作者: 姜奇平

一度被市场寄予厚望的谷歌眼镜,最近开始遇冷。由于缺乏足够多的用户,以及设备本身的限制,开发者纷纷离去。包括推特在内的主要支持者,宣布退出为谷歌眼镜开发应用,而谷歌眼镜的关键人物,如首席开发人员Babak Parviz等也已离开谷歌。甚至谷歌眼镜的投资者也在悄悄撤下他们的网页。在国内,前段时间热炒的可穿戴设备,也正在市场上遭遇寒流。许多智能手表、手环成了消费者眼中的“坑爹”产品。

可穿戴设备是下一代智能设备的发展方向,这一点并没有变化;人工智能、人机接口技术发展也不会因某些早期产品市场受挫而偃旗息鼓。但是,谷歌眼镜、智能手表和手环为代表的智能可穿戴设备整体表现不佳,不能不引起人们的一系列反思。

第一,科技公司推出一款产品时应注重什么,才能使得新产品有较长的生命力?

最近出现问题的这些智能可穿戴设备有一个共同特点,刚刚推出时炒得非常火热,但是很短的时间里就迅速“降温”。这告诉我们,首先,一款产品首先应把用户体验放在首位。用户体验不是炒作可以决定的,需要通过广泛的内部外部试用、测试加以改进来提高。以谷歌眼镜为例,这次的问题主要出在用户普遍感觉戴着不舒服,用户的隐私担忧没有得到认真对待,加之用户使用环境没有搞好,被禁止进入各种场所。这些问题直到产品推上市场后才暴露,说明推出太匆忙,前期内部把关没跟上。乔布斯本人是要求比消费者还严格的体验者,据说有一次技术人员把一部样机给他,他随手扔进鱼缸里,见有气泡冒出,大发雷霆,认为里边还有空间没有利用到极致。马云不象乔布斯那样懂技术,但这不妨碍他把关,他说:“如果我发现不会用,赶紧扔了,我说80%的人跟我一样蠢,不会用的。”其次,技术上要有真金白银。小米手环的推出,使智能手机的各路货色价格跳水,从几百元一直降到不足50元,被评价为“烂大街的白菜价产品”。这说明技术门槛过低,人人都可以仿造。反观摩托罗拉,公司都不行了,还有人去收购,看中的是具有难以模仿的技术专利。科技公司要掌握核心技术才能有较长生命力。再次,新技术即使很有前途,但产品推出也要把握市场成熟的脉膊。有好技术,并不是推出产品越早越好。以PDA(个人数字助理,又称掌上电脑为例。Palm没推动,一度被技术界判了死刑。但苹果在智能移动时代再推(iPod和iPad)就搞成了。说明此一时彼一时,如果市场培育不充分,先行者往往会当“先烈”。可穿戴设备这场革命一定需要“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这很正常。笑在最后的,将是不早不晚进入者。

第二,对于消费者而言,究竟应该对这一类的新兴科技产物抱着一种什么样的心态?

现在这一拨可穿戴设备的用户,多是以发烧友、追星族的心态追产品。但可穿戴设备不象歌星,不懂技术就不要瞎追。首先,追技术不象追歌星,歌星提前一年订票可以看上演出,技术提前一年订货可能得不到。以“跳票王”土曼智能手机为例。一位叫沙发的用户,居然订货后13个月都收不到产品,大喊坑爹。其实,连微软当年推出新版WINDOWS,也是一推再推。技术研发中的不可预料因素太多,消费者应该不见兔子不撒鹰,预订没研发出来的产品是很傻的。其次,对技术盲,建议当第二拨追星族,而不要当第一拨追星族。意思是至少看到周围有人用了,问问用得怎么样,再决定自己是不是买。以免买了不成熟产品,当了开发者的小白鼠。

第三,无论是作为开发者还是消费者,是否都应该反思,对于智能产品的追逐应该更为理性?

显然,现在无论是开发者还是消费者,都有把可穿戴设备的概念跑车与商品车搞混的倾向。概念跑车是理想的,而商品车是现实的。头脑过热,拿概念跑车当商品车来卖和买,最终都可能令人后悔。

我看到一款叫Shippo(天使之尾)的可穿戴概念产品。它是一只智能尾巴,佩戴于腰间,内含感应器,可以感应佩戴者的情绪。对科学家来说,这很好。但如果真当商品卖,会出现什么结果?一位姑娘看到帅哥后,她的小尾巴顿时因为兴奋而来回摆动起来。中国的女孩子都很含蓄,尾巴扑腾扑腾地摇,不怕被人家窥破心机吗?

       目前的可穿戴设备,虽有很大发展,但总体上还停留在概念产品阶段,而市场要求的是成熟产品。如果非拿概念产品来卖,难免露出不实用的尾巴来。开发者和消费者需要耐心。一见钟情虽好,真谈婚论嫁还是需要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