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专栏
  • 杨培芳
当前位置>>论坛成员>>研究观点
分享经济是衡量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尺
发表时间:2016-03-17 09:05:22 作者: 杨培芳

早在2015年11月1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就在G20峰会上提出:“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正在创造历史性机遇,催生互联网+、分享经济、3D打印、智能制造等新理念、新业态,其中蕴含着巨大商机,正在创造巨大需求”。2016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又明确提出:“支持分享经济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让更多人参与进来、富裕起来。”分享经济发展已得到中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2016年2月28日,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中国互联网协会分享经济工作委员会联合发布《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16》。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分享经济市场规模约为19560亿元;分享经济领域参与提供服务者约为5000万,约占劳动人口总数的5.5%:保守估计,参与分享经济活动的总人数已经超过5亿人;预计未来五年分享经济年均增长速度在40%左右,到2020市场规模占GDP比重将达到10%以上。 报告还对交通出行、房屋住宿、金融、知识技能、生活服务、生产能力六大领域的分享经济发展概况进行了系统阐述与分析。

信息社会50人论坛成员,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前理事长杨培芳应邀出席发布会并做点评发言,全文如下:

首先,我祝贺首届《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成功发布,分享经济是个新生事物,《报告》肯定还有许多有待完善的地方,但是我希望它能最终能成为衡量我国经济转型、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尺。

当前,世界经济发展似乎遭遇到人类进步的“天花板”和“大过滤器”,主导产业从钢铁、机械、石油、汽车、房产、金融,发展模式越来越病态,社会价值越来越扭曲。

习总书记说,“大量消耗物质资源的传统经济模式显然难以为继,---信息技术将促进以物质生产、物质服务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向以信息生产、信息服务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习近平2014年6月2日讲话),而零边际成本和可分享性,就是信息经济最重要的两大特征。

发展分享经济的最伟大的社会意义还在于,物质生产通过资源独占,使社会财富向少数人手里集中;信息服务通过资源分享,使社会财富普惠大众。现在的主要问题是,传统经济理论被固化为私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的两元对立,我国主流学界似乎只会在两者之间搞一点“面多加水,水多加面”的平衡之术,面对互联网新经济形态,理论界必须突破两元哲学,建立公共空间和分享经济的新理念和多元互利的新哲学。一个严重的现实是,几千年来,大多数中国人心目中只有朝廷和家庭这两个空间,利他和利己这两种伦理,唯独缺少公共空间和互利主义经济哲学。

进入社会大变革时代,尤其应该克服“民曰不便”的陷阱。据说民国时期,重庆要修能通汽车的马路,一些出门就坐轿的“七老八贤”出来阻挡,理由是“民曰不便”。这些年,我们也遇到诸多的“民曰不便”,自动电话代替人工电话,有位公社书记要求拆除,说还是有接线员的电话方便!BB机要退出历史舞台,有人说两千多家寻呼公司全倒闭可咋办?小灵通要退网,有人说这是“和穷人过不去”!

现在我们要发展分享经济,又遇到两个“民曰不便”的问题。一个是网络约车,有些人就出来说老人不会上网,“民曰不便”!最近一个中央文件提出我国城市要逐步拆除影响交通的小区围墙,开放和分享公共空间。这也是分享经济,但是许多人就是想不通,担心安全问题,担心噪声问题,反正也是“民曰不便”。

针对拆墙的争论,也许应该先从疏通道路微循环着手,但是拆墙的意义比疏解交通更为深远。因此,我在私人微博里改写了一首小诗:万民共议只为墙,开放分享又何妨?秦家长城早失效,网络互利最安康。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