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专栏
  • 杨培芳
当前位置>>论坛成员>>研究观点
信息经济必须实现三方面创新
发表时间:2015-02-15 13:43:19 作者: 杨培芳

摘要:信息经济要全面发展,必须重视三个方面的创新:理论要创新、社会治理创新和企业经营创新。

 

 一、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不可持续

改革开放35年来,我国主要靠钢铁、机械、房地产维持国民经济高速增长。但是,我国钢铁产能已经严重过剩,机械产品出口受阻,房地产泡沫凸显,单位GDP能耗和物耗居高不下,同时带来了严重的大气和水质环境污染。“地球上的物质资源必然越用越少,大量耗费物质资源的传统发展方式显然难以为继”,我们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以物质生产、物质服务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向以信息生产、信息服务为主的新经济发展模式转变”[1]

据统计,我国单位GDP的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3倍,物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4倍。现代哲学认为,物质、能量、信息表征着整个宇宙中存在的三种本元,人类社会发展也离不开物、能、信息这三种基础资源。在一定的社会阶段,如果信息投入太少,就会相应过多地消耗物、能资源;反之,信息投入强度提高了,有利于加大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淘汰高耗低效产品,提高资源、能源的使用效率,相应减少物耗、能耗。在这三大基础资源之间肯定存在着某种置换关系。也就是说,只有加大信息投入强度,才能从根本上减少物能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大大提高国民经济的发展质量。

二、信息经济及其重要特征

信息经济是指由信息技术及其网络向经济、社会、生活各领域渗透形成的以信息产业为主导,以信息产品生产和信息服务为主体的新经济模式。它包括集成电路、电子元件、通信、计算机以及信息感测设备制造业和信息通信网络服务、数据平台服务、各类应用服务和软件服务业。信息经济最重要成分是服务。随着云计算、物联网、3D技术的进步,信息产品也越来越融入信息服务之中,“软件即服务”、“平台即服务”、“制造即服务”、“应用即服务”。

工业产品的重要经济特征是独占性,越独占资源就越短缺;信息服务的重要经济特征是共享性,越共享信息量反而越大,基本不受基础资源约束,经营可持续,消费无界限。工业消费适应标准化规模经济,追求规模和数量;信息消费适应多元化范围经济,追求多样化和质量。工业经济成本递增,效用递减,嫌贫爱富,适合梯度发展;信息经济成本递减、效用递增,适合普遍收益,均衡发展。     

因此,发展信息经济,更加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更加有利于从根本上缓解社会矛盾,更加有利于中产者为主的橄榄型社会的形成。

三、信息经济必须实现三个创新

信息经济要全面发展,必须重视三个方面的创新。第一是理论要创新。要努力突破传统工业经济理论,在信息生产力基础上构建信息时代均衡发展的新经济理论。第二是社会治理要创新。要超越政府调控和市场调节两元对立的老路,走出一条发挥“市场决定作用、政府引导作用、社会监督作用”的三元协同治理的新路。第三是企业经营要创新。要研究互联网的公共理性精神和社会化企业运营模式,在信息经济普惠发展中扩大企业的赢利空间,打造营利和非营利、利己和利他之间的莫比乌斯环。

获诺贝尔奖的经济学大师布坎南认为,“西方经济学在快速发展中迷失了救世的激情和公平的梦想”。最近默克制药的缔造者乔治·默克指出:“应永远铭记,我们旨在救人,不在求利。如果记住这一点,我们绝不会没有利润,记得越清楚,利润越大。”

四、中国的真正机遇在信息时代

现代化的实质是工业现代化,然而在以精细加工为核心技术的工业领域,除了美国和极少数西方国家之外,其他国家很难找到再次领先的机会。西方国家经过几百年工业化造就了强大的社会生产力,但是过度工业化道路却带来了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严重损害,人们开始反思世界经济向何处去。

2012年,我国钢铁产量超过7亿吨,占全球钢产量的46%,是美国钢铁产量的7倍,结果并不再说明先进。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性产业结构调整把我国又推向设备制造业的中心地位,但是在精细加工等核心技术领域,我国还是没有领先的机会。我国的手表业敌不过瑞士,汽车业不如德国和日本,民航飞机一次次重复研制,还要一批批地引进。主要是我国文化基因渗透了“差不多”的思维顽疾,缺少精细化元素。可是我们许多的信息产品和航天技术与先进国家相差无几,希望在信息经济和未来社会。

面对新一轮技术升级,先进生产力不再属于精细加工能力,而在于精巧设计和软件编制能力。我们的设计人员可以设计出材料更节省、功能更强大的芯片,拿到美国或者欧洲加工;我们可以编制出更先进的系统软件和3G、4G标准,向全世界开放使用。上帝已经把主导工业现代化的能力给了西方国家,而有着千年文化积淀的东方大国,却迎来了信息时代更重要的历史机会。

记得我国加入WTO不久,有学者提出我国只在劳动密集行业具备优势,所以应该加强轻工、纺织、农产品出口力度,逐渐淡出高新技术领域的角逐,像某些发展中国家那样购买一个现代化。其实他们忽视了一个重要现实,就是新一代中国人,在信息通信领域已经进入了核心信息技术领域,显示出东方人的思维方式在信息时代比西方人更具优势,关键是我们的传统观念和旧规章制度能否适应时代的要求。

五、信息消费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信息消费将成为中国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的新引擎。2013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15年,中国信息消费规模将超过3.2万亿元,带动相关行业新增产出超过1.2万亿元”,其实这也只占GDP不到10个百分点,更重要的是信息经济的外溢效应。经过我们的初步测算结果,单位GDP的信息消费量每增长10%,单位GDP能耗降低1.8%,物耗降低1.4%。下一步我们将利用大数据模型,进行世界经济横断面——时间序列分析,进一步完善信息-能量-物质置换模型。许多人认为,科技进步会增加失业。我认为科技进步就是要把人类从笨重、危险、影响健康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让大家获得更多的休闲时间。其次,在减少低级就业的同时又增加了大量高级就业岗位,如信息通信网络与平台的操作维护,电商、物流和售后服务,以及软件编制、研究创新、谋划设计、文化创意等等。

35年来,我国物价普遍上涨几倍,几十倍,甚至上百倍。只有IT产品和服务价格在下降。30年前到电报局发电报,每个字要7分钱,现在用手机发短信70个字要1毛钱,用微信还不要钱。按实物量统计,1984年到2013年,仅全国电话总时长就增长了5000倍,但是总收入仅增长300倍。如果按照不变价格计算,仅通信和互联网流量的收入,就会超过2013年GDP的50%!当然,这里边也有需求价格弹性的作用,没有信息技术进步带来的价格下降,也就不会有今天这样高的普及程度。

还应该指出的是,人类需求总是从低级向高级阶段发展的,从粮食、轻工、钢铁、到房产的需求都会遇到天花板,而信息需求是新兴服务业和文化精神需求的基础,基本没有天花板。所以扩大信息消费绝不是权宜之计,而是经济转型和社会进步的必然选择。

目前的主要问题是宽带基础设施和各行业信息应用服务落后,成为促进信息消费的瓶颈。首先要从法律和政策上支持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促使基础电信以更低廉的价格提供宽带接入服务。其次是要重视各行业信息应用平台建设,通过“市场的决定作用、政府的引导作用、社会的监督作用”,加快信息应用服务业发展。



[1] 2014年6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际工程科技大会上的主旨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