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专栏
  • 张新红
当前位置>>论坛成员>>研究观点
畅想移动生活
发表时间:2016-01-19 14:27:23 作者: 张新红

【按】本文是信息社会50人论坛执行主席、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主任张新红在2015年12月21日召开的 “2015央广移动生活峰会”上的致辞,根据现场速记整理,略有调整。

非常高兴能够有机会参加这样一个很好的峰会。这个题目我太感兴趣了,因为我也是移动生活的受益者。

记得三年前有一次在农家乐度假的时候,吃完饭一高兴就把手机落在那了,发现后赶紧回去找。开农家乐是一个小伙子,他说了一句话让我受益匪浅,他说手机可不能丢,丢了手机整个世界就找不到了。我感到非常震撼:研究了这么多年信息化都没能很好地概括手机对我们的作用到底有多大,让小伙子给一语道破了。

昨天有一个朋友在微信圈发了一条很火爆的消息,说真想过几天没有手机的日子。我就鼓励他试试,然后再向大家分享一下感受。很快又有几个朋友跟着起哄说赶紧试,后来再过3分钟就发现已经联系不上他了。很期待再过几天他能来分享一下远离手机生活的感受。

这两个小故事告诉我们,移动生活实际上早就来了。今天来参加这个会之前,我一直在思考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我们现在可以看到手机能做很多事情,我关心的是手机将来还可以做什么?第二个问题,有哪些力量在驱动未来的移动生活?第三个问题,我们应该如何更好的融入移动生活?今天就是想跟大家分享一下关于这几个问题的思考。

第一个问题:手机将来还能做什么?

大家可以先简单回想一下手机的发展历程,我大体上把它分成这么几个阶段:

手机发展的第一个阶段,我称之为“千里姻缘无线牵”阶段。以前在普及固定电话的时候,当时有一个口号叫做“千里姻缘一线牵”,那么到了手机电话普及使用的时候就演变成了“千里姻缘无线牵”,不需要电话线了。那么这个手机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现代意义上的手机最早发明出来应该是在1973年,但真正市场化——你在市场上可以买到或者使用手机的时候已经10年过去了,那是在1983年。在随后的发展过程中,还有一个很关键的时间点也是值得一提的,那就是1992年开始有了短信,大家可以用文字进行交流了。据说这是比较内秀的北欧人发明出来的,他们比较含蓄,不想直接通话便想到了这一招。从那以后,手机单机功能的开发开始加快,比如说到1999年的时候有了手写输入,到2000年的时候可以在手机上听音乐,到2002年的时候手机有了摄像的功能。到现在为止,手机的功能主要还是简单的通讯功能,包括传播声音、传播文字、传播图片等。

到了2003年的时候,我认为手机发展开始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个阶段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如果没有手机,世界将会怎样?”我刚才说的小故事就发展在这个阶段,丢了手机的感觉很可怕。在这个阶段里,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的生活小助手。大家回想一下,为什么要从2003年开始?因为从2003年开始手机具备了上网的功能,这和以前相比是有了巨大的变化。上网功能一旦被打开,之后很多的功能就可以被利用了。比如,2005年的时候你可以在网上看电视,同年手机地图开始出现了。2008年之后开始有了触摸屏,2009年手机里面嵌入了传感器,2011年有了微信,2012年视频电话开始流行。这一段时间里面,我们说手机已基本上融入到人们生活的很多领域。但这一阶段手机也还只是生活的小助手,三天不拿手机也还是可以忍受的,因为原有的世界都还在。

2013年手机支付功能被很快普及开来,就使得手机的性质又有了一个新的飞跃。这之后的10年又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这个阶段我也给它一个总结,叫“手机是你,你就是手机”。你和手机再分不开了,离了它你吧不容易生存了,所以这个阶段我们才可以说真正到了“移动生存”的阶段。大家可以看到,从2013年开始,人们用手机进行缴费,用手机享受教育,用手机进行餐饮、医疗,甚至有了移动办公、移动就业……越来越多的生活通过手机来实现。这才仅仅过去了2年,在后面还有8年时间,到2023年的时候可能情况又会有重大变化了。

我觉得那时有可能带来第四个阶段的变化,也就是“手机比你更了解你”的阶段,即“智能生存”的阶段。智能化的生存阶段到底又是什么样呢?我回答不了,想象不出来。未来到底什么样子,我们可以脑洞打开一起畅想。

那么关于第一个问题“手机还能干什么”,我做了一个小结:凡是能够数字化的手机都将能够做到,你想得到的和想不到的手机都将为你做到。

第二个问题:有哪些力量将驱动未来移动生活的变化?

我这里重点给大家谈三个方面的驱动力量。

第一个驱动力量就是网络化,如果用一句话概括就是“网络将因你而动”。什么意思?现在我们可能感觉到我们被网络牵着走,将来你可能越来越感受到,实际上这整个网络整个世界都在围绕你在变动,这个是不一样的感觉。大家可以想一下,在互联网出现的前面30多年的时间里面,连接起来的设备主要是台式电脑,有多少呢?有20亿台左右。在最近过去5年里面,连起来的设备有多少台呢?有60亿台。那么从现在开始再往后的5年会有多少联网设备?有人说可能要超过300亿台,有人说能达到500亿台,我觉得500亿台也是保守的数字,很可能远远不止这些。大家想象一下,将来你身上穿的,随便桌子上摆的、用的全部都可能上网,每个人平均将拥有上百个跟网络连接起来的终端设备。当这些设备全部连接起来的时候,你会感觉到你已经成为整个网络的结点,有很多的结点围绕你在运动,围绕你在转。你一举一动都在产生数据,都在为网络发挥作用,包括建筑、汽车、旅馆、银行、商场、学校、各类家电,还有你所有的朋友都会被你牵动着走,所以将来的网络会因你而动。

第二个驱动力量是数据化。我们的一举一动,都在创造着数据,同时我们的一举一动也都是按照数据来进行的,概括起来就是“用数据说话,依数据行动”。这个不是特别难理解,比如说我们今天是怎么样来到这个会场的?我觉得这也是数据驱动的结果。比如就我来说,会议组织者给我发了一个微信,问我有没有时间参加,我看到的当然是数据。然后我收到了内容和议程,查看了一下日程安排,根据这些数据确定可以出席。我今天是叫了专车过来的,专车靠的是什么?也是数据。上了专车之后,我又有点不放心,打开手机地图确定走哪条路线最近并避免拥堵,这些也是数据。我今天和大家交流的是什么?还是数据、信息。我们的行为已经被数据所驱动,而将来这种数据来源会更为复杂,更为丰富,更加有意思,所有的一切都将会依照数据来行动。

第三个驱动力量就是智能化,用一句话解释就是“一切能被智能化的东西都将智能化”。什么样的东西可以称之为智能化呢?一般来讲有智能的内涵有这么几点:首先它具有感知功能,其次它有学习的功能,再次它有思考的功能,再往上去它会自动的决策,它会自己采取行动,这是对智能化的一般理解。前几天乌镇互联网大会召开的时候,我也去那边打了回酱油。我住的宾馆房间里,马桶被称之为智能马桶——当我走到洗手间马桶盖就自己弹开了,用完后自动冲水、盖上。后来我发现它并不是真的智能,顶多算是自动化。应为它离洗手池太近,我去洗手的时候它照样弹开。这说明它没有学习的能力,它不能通过学习来区分我到底是要用马桶还是只想用洗脸池。所以这个马桶顶多是具备了一点点的感知能力,还不具备正在的学习和思考能力,真正的智能应该比这个好玩你多。从智能对象来划分,还可以分成智能化产品、智能化制造、智能化工厂、智能化服务等。比如智能化的产品方面现在已经有不少,前一段时间参加一个智能硬件的会议时就听说了一种“智能纽扣”。原来南方一个厂家生产钮扣,一粒钮扣只赚一厘钱,后来到北京找到中关村的公司帮他们设计出一种智能钮扣,1颗纽扣赚到100块钱,整个价值提升了1万倍,从中我们客户看到智能硬件的威力。也许将来所有的硬件产品可能都会是智能化的,都具有或多或少的智能效果,那么我们的移动生活就不仅仅是手机这么简单了。

上面我重点强调了三个技术驱动力量:网络化、数据化、智能化。当然,还有其他的驱动力量,这里就不多讲了,讲多了大家记不住。这里给出一个结论供参考:移动生活从手机开始但是绝对不会从手机结束,将来会更多的智能产品对移动生活发挥作用。

第三个问题:如何融入移动生活?

移动生活已经来了,但仅仅是开始。就像凯文.凯利所说:“今天才是第一天!”路程还远得很呢。移动生活会带来很多变化,对产业、制度甚至生活习惯产生重要影响。如何适应、融入乃至引领移动生活,这里简单谈三点认识或者小建议。

第一要在意识上转变过来,学会用信息社会的眼光看待世界。人类经过农业社会、工业社会,现在已经进入了信息社会,发展的规律跟以前完全不一样了,以前老的方法该变的就得变,要用信息社会的理论指导我们的实践和思维。

第二要提升能力。在这样一个大的变革时代,所有人都会面临一种 “本领恐慌”。大家记得上次两会期间有一个银行行长说他们也是弱者,总理笑得都从椅子上弹起来了。实际上他说的不无道理,因为在这样一个大变革时代,所有人都是弱者。怎么办?两个要点:一个是学习,一个是实践。不仅要学习新的理论知识,还要学习一些新的技能。现在很多技术应用尤其是移动生活的技能,已经变得越来越简单了。我看到今天这个会议还有一个APP的颁奖活动,现在很多APP的设计都已经是非常人性化了,能解决很多的问题,而且非常有意思,使用起来并不困难,所以参与实践其实也不难。大家知道微信刚开始推广的时候也并不是特别容易的,但是一旦用上了之后,基本上就没有再放下的。包括我认识的一些老头儿、老太太,那使用微信的水平一点也不比我差,在微信上待的时间比我还长。对于新技术一定要多去学习和实践,克服害怕心理就行。

第三要行动起来,参与到创新实践中去。创新的起点往往就在于发现问题,也就是找到需求所在。怎么去找需求呢?实际上就是找痛点和短版。你找到了痛点,很多需求就会被挖掘出来。比如说咱们的手机,大家现在感觉到手机的痛点在什么地方?比如你最怕手机出点什么事儿?比如说怕摔,怕进水,怕没电,怕没有信号,或者怕流量太贵、太多,还有一个是怕丢,这些都是所谓的痛点。现在有很多发明创造就是在致力于解决这些问题,那么未来的APP将致力于消除我们经常面对的这些产品的痛点。将来人们的追求比现在更高,整个社会发展、经济发展的痛点仍然会很多,如果能看准这些东西,沿着这些方向去做的话, APP发展的空间将是非常庞大的。换句话说,未来我们的移动生活将会因为这些不断的创新,变得更加的丰富多彩。

在大变革、大转型的过程中,人人都是弱者。如果你看到了抓住了也用好了,那么这一切都将是机遇;反之,如果你看不到抓不住或者用不好,那么这一切都将是挑战。无论如何,我们有理由相信,信息技术革命的大趋势不会改变,移动生活的内容会越来越丰富,人们的生活也会越来越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