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专栏
  • 张新红
当前位置>>论坛成员>>研究观点
中国数字鸿沟现状与趋势
发表时间:2015-02-24 17:36:02 作者: 张新红

2013年12月15日,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英中协会等机构联合举办的“互联网与公共传播”第三次论坛在北京西郊宾馆举行,本次论坛的主题是“网民权利、数字鸿沟与媒体规则”。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主任张新红应邀出席并就“中国数字鸿沟现状与趋势”发表演讲,以下是根据录音整理的演讲实录。

 

    各位早上好:

    非常高兴参加今天的论坛,也非常荣幸地向大家汇报,关于“互联网与公共传播”的三次论坛我都参加了。这也说明这个论坛的魅力很大,当然师教授的魅力也很大。

因为时间有限,我不可能全面展开来谈中国的数字鸿沟问题。围绕数字鸿沟研究,我们从2006年起发布第一份《中国数字鸿沟报告》,到今年已发布了第9份。最新的这份报告也已完整地呈送给今天这个论坛了。这里重点将一些基本的结论向大家做一个汇报。

    在2006年发布的《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已经将数字鸿沟问题列为中国信息化面临的六大问题之一,同时也将缩小数字鸿沟作为六大行动计划之一。由此可以看出,中国政府对数字鸿沟问题实际上还是非常重视的。借此机会,简要地向大家回答十个基本问题。

 

    第一个问题:数字鸿沟问题是怎么提出来的?数字鸿沟这个词不是中国人发明的,据说是一个叫莫利赛特的美国人在1995年最先提出来的。然后从1995年开始,美国电信管理局陆续发布了四份题为《在网络中落伍》的报告,把数字鸿沟问题一下子推到了全球。从那以后,主要的国际组织都把数字鸿沟问题当作新千年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去对待。

 

    第二个问题:什么是数字鸿沟?美国电信管理局、联合国、经合组织等对于数字鸿沟都有不同的定义。我给出的定义是:所谓数字鸿沟,是指不同社会群体之间在拥有和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方面存在的差距。非常高兴看到王俊秀先生在今天的报告中使用的就是我给出的定义,谢谢俊秀先生。

 

    第三个问题:为什么要关注数字鸿沟?我们认为,数字鸿沟有可能会引发五大效应。一是数字鸿沟会可能会引发大量信息贫困者的出现,我们称之为数字鸿沟的离散效应;二是数字鸿沟会使信息均享程度下降,我们称之为数字鸿沟的分化效应;三是数字鸿沟会使社会脆弱性加大,使原来已经存的社会矛盾加剧,我们称之为数字鸿沟的放大效应;四是降低信息化成效——也就是说,如果有一部分人不能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话,信息化搞得再好其效果也会大大降低——我们称之为数字鸿沟的短板效应;五是数字鸿沟在带来诸多风险的同时也带来一些发展机遇,我们称之为数字鸿沟的双刃效应。

 

第四个问题:数字鸿沟是怎么形成的?各国的情况不尽一致,但总体上来看有几个主要的原因是共通的。比如经济发展或收入水平的差距、教育水平或知识能力的差距、年龄及体能等生理因素的影响、个人习惯等。还有其它一些原因,比如对于中国来讲政策导向也很重要——我们在进行信息社会发展水平测评时发现,一些经济并不发达的地区其信息社会指数却并不落后,原因是当地政府主要领导对信息化工作十分重视,数字鸿沟问题就解决得相当好。

 

第五个问题:如何测算数字鸿沟?刚才就有一位专家问我,说你们测量的结论说数字鸿沟在缩小,为什么有人却说数字鸿沟在扩大?我说这可能是因为选择的测量方法不一样。在选择数字鸿沟测量方法时,我们同美国、欧盟的专家都进行过一些探讨,大多都倾向于采用相对差距法。一般来讲,测量数字鸿沟使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一是绝对差距法,比如说英国互联网普及率是84%,中国是42%,我们就可以说中国比英国落后了42个百分点。二是相对差距法,比如我们可以说中国互联网普及率比英国落后了50%。三是时间差距说,比如说如果中国现在的互联网发展水平相当于英国2000年的水平,我们就可以说中国比英国落后了13年。四是综合指数法,即将多种信息技术产品普及情况合成一个指数进行分析,比如联合国的电子政务指数、世界经济论坛的网络准备度指数等。我们在实际测量时使用的是相对差距综合指数法。

 

第六个问题:中国数字鸿沟到底有多大?我们在测量中,使用了数字鸿沟指数(DDI)这一概念。DDI在0.2以下,我们就会认为数字鸿沟不明显。DDI在0.2-0.4之间时,就表明存在明显的数字鸿沟,DDI在0.4-0.6,表明存在显著的数字鸿沟,如果DDI在0.6以上,则表明存在巨大的数字鸿沟。那么目前中国的数字鸿沟有多大呢?大家看上面这个数字——2012年底中国的DDI是0.38,也就是说中国存在着明显的数字鸿沟。那么这个0.38与以前相比是上升了还是下降了呢?我们看一下,2002年中国的DDI是0.67,也就是说在过去的十年中,中国的数字鸿沟指数下降了43%。

今天有很多英国的朋友在场,我们也专门去英国考察过数字包容问题。中国的数字鸿沟问题与英国的数字鸿沟问题实际上存在很大的差别。为什么这么说呢?比如说,英国的互联网普及率已经是80%以上,他们所关注的弱势群体总共占多大比重呢?只有总人口的大约10%左右。这个10%的人口都是哪些人呢?主要是老年人、移民、残疾人甚至包括在监狱里的服刑人员等。英国人关心的是如何让这些人都使用上先进的信息技术。而中国的弱势群体是哪些人呢?是农民和生活在广大中西部偏远地区的人群,总人数在7亿人左右。我们还有将近60%的人没有用上互联网,我们的弱势群体规模还非常大,还来不及去照顾那最终的10%。这就是中国与发达国家面对数字鸿沟问题时最大的差异所在。中国数字鸿沟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城乡数字沟,二是地区数字鸿沟。在同西方专家讨论时,他们总爱问我性别数字鸿沟有多大。我告诉他们,以前我们在测量数字鸿沟时是计算性别数字鸿沟的,但从2009年之后我的报告中就看不到性别数字鸿沟了。因为从那时起男女人口在信息技术使用方面的差距基本上就可以忽略不计了。我们今天在座的就有好几个是微博的大V,大家说说中国最大的大V是谁呀?对,她是女性。中国的女孩子们在使用信息技术方面一点不比男人差,所以从那时起我就不再关注性别数字鸿沟了。

 

第七个问题:城乡数字鸿沟有多大?请大家看上面这个表最后一格的数据——2012年中国城乡数字鸿沟指数是0.44,也就是说农村信息技术总体应用水平比城市落后44%(它的含义是非常明确的)。但在不同的信息技术产品方面,其差异是比较明显的。比如说最大的差异表现在计算机的使用方面,农村比城市落后了75%。因为2012年城市每百户家庭拥有的计算机已有80台以上,而农村才刚刚超过20台。其次较大的差距表现在互联网方面,最小的差距是在移动电话方面。现在请大家注意下面的这张表格,它显示的是城乡主要信息产品普及情况的绝对差距。从这里大家可以清楚地看到,每百户家庭计算机拥有量的城乡差距从2002年的19.5台一直扩大到2012年的65.6台,这也是一些专家认为数字鸿沟差距扩大的主要依据了。但上表的变化趋势却表明其相对差距是不断缩小的。这里还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其它一些指标在绝对差距上也已经出现了一些变化。比如,城乡之间固定电话、移动电话方面的绝对差距从2006年开始也在逐年缩小,而彩电从2002年开始其绝对差距就在缩小。互联网方面,城乡绝对差距在2011年达到最大,2012年第一次出现了缩小。一般而言,一项新技术在刚刚开始普及和加速扩散期,会呈现相对差距缩小、绝对差距扩大趋势,但到了一定时期后会出现相对差距、绝对差距同时缩小的趋势。比如现在英国的互联网普及率已经很高,再向上提升的空间已经很小,而中国的互联网还在飞速发展,无论从绝对差距还是相对差距看,中英之间的互联网差距都将呈不断缩小趋势。

 

第八个问题:中国地区差距有多大?在测算地区差距时,我们计算的是最落后省份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而不是选择与最发达省份进行比较——这也是国际通行的方法。2012年中国地区数字鸿沟总指数为0.32,也就是说最落后地区信息技术总体应用水平比全国平均水平相差32%。与2001年相比,地区数字鸿沟缩小了将近50%。

 

第九个问题:中外数字鸿沟有多大?在2007-2009年间,我们与欧盟专家合作完成了几项中欧数字鸿沟比较研究课题,最后还出了一本书——《聚焦第四差别:中欧数字鸿沟比较研究报告》(2010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当时测算出2007年中欧数字鸿沟总指数为0.69,即中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总体落后于欧盟69%。现在看来,中欧数字鸿沟也在不断地缩小。2010年时,欧盟互联网普及率达到70%,中国首次超过全球平均水平达到34%,中欧互联网差距指数缩小到0.51,现在仍在缩小。从手机普及率看,2011年欧盟为103%,中国为74%,差距指数巳经缩小到28%。总体上看,中国与发达国家间的数字鸿沟仍然很大,但缩小的趋势也很明显。

 

最后一个问题:如何化数字鸿沟为数字机遇?客观看待数字鸿沟问题就会发现,数字鸿沟的存在也并不都是坏事。比如说,中国的网民普及率现在只有英国的一半左右,显得我们差距很大。但反过来看,我也希望在座的英国朋友也能记住一个数字:如果我们也能达到你们的水平,那么中国的网民将比现在再多出6亿,这是一个什么概念?这相当于十倍你们国家人口的数量——这就是我们发展的机遇所在。那么怎么来发展呢?这就要大力推进信息化,同时要重视普遍服务和提升国民素质。我们也希望在这方面中国能够创造出更多的经验,为世界、为人类提供服务、做出贡献。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