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坛研究成果 详细内容
[专题研讨] “新四化”与中国社会转型
发表时间:2015-02-25 11:49:21 作者: 管理员

【按】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同步发展的“新四化”中,信息化是新增加的内容,这表明信息化被提升至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在论坛2012年年会上,与会专家围绕“‘新四化’与中国社会转型“的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以下为主要观点摘录:

杨培芳(论坛成员,中国信息经济学会理事长)

面对传统工业经济体系的失衡,既有的自由市场与政府干预均陷入理论困局,亟待新的理论探索。目前,人类社会正在进入以信息生产力为主要标志的新阶段。信息生产力主要是由信息劳动者、信息技术网络、应用性信息资源形成的新型生产能力,与工业生产力有着本质的差别。信息化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资本投入贡献率的1.6倍,劳动投入的4.5倍,2010年信息化发展对GDP增长的贡献达到3.2个百分点。未来中国经济向何处去?一是走向信息驱动高度分工的多元协同经济体系,二是走向超越自由市场与官僚支配的公共理性市场经济,三是走向从物质本位走向幸福本位的系统均衡经济。

汪向东(论坛成员,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

从社会转型与经济转型的视角来看,中国的农村电子商务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一是从原有的政府主导农村电子商务占转向多元主体联合推动的电子商务,二是农村电子商务从信息服务向交易服务深化拓展,三是农村电子商务从单纯的经济作用转向对农村经济社会转型的助力。农村电子商务对农村经济社会转型的影响非常大,一是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参与者社会身份转变,二是提高农村电子商务从业者收入,三是促进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四是提高农民组织化水平,五是促进农民返乡创业和就近就业,六是改善农民家庭生活与农村社会面貌,最后还有助于提升农村人口的素质与社会价值。总体而言,可概括为,改变了结构,赋农于信,转变了基因。

姜奇平(论坛成员,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

截止2011年年末,农民网商数97万人,网店数是59万,交易总额209亿,交易商品数量1862万件,集中分布在浙江、广东、江苏、上海、福建、北京、山东等7省。对于农民与电子商务的关系有3个发现,一是农民在电子商务中自力更生解决民生问题,二是电子商务正在改变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三是电子商务对创业就业产生巨大影响。农村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基础设施瓶颈是主要的制约因素,物流配送是突出的商业瓶颈,管理能力不足制约水平提高。为此提出四个建议,一是从战略高度处理城乡关系,二是加大电子商务基础设施投入,三是推动流通体制改革,四是实行大规模的农村电子商务体验式服务。

张新红(论坛成员,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

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要高度重视缩小数字鸿沟问题。数字鸿沟是指不同的社会群体在拥有和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方面存在的差距。数字鸿沟有五个基本效应,离散效应,分化效应,放大效应,短板效应,双刃效应。2011年中国数字鸿沟总指数为0.39,表明中国存在显著地数字鸿沟,其中城乡数字鸿沟指数为0.45,地区数字鸿沟指数为0.33。按照现在的普及水平与理想状态下的水平相比较,未来有十亿台的家庭电脑拥有量、9亿多网民,可以提升GDP12个百分点,更重要的是,落后地区如果在认识上、政策上、技术上、应用上进行跨越式发展,能有效地把数字鸿沟转变为数字红利。为此提几个建议,一强调发展是硬道理,推进两化融合,普及宽带应用,做强民族产业,全面推进应用,二强调提升国民素质,重点在校师生、公务员、企业员工、农民,三是实现普遍服务,重点关注农村地区、中西部地区、弱势群体。

梁春晓(论坛成员,阿里研究中心)

强大的动力正在推动着商业的变革,一是新空间,二是巨市场,三是碎片化,对商业形态和模式产生巨大的影响。它的核心是赋能,以互联网和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新的信息技术赋予企业个人强大能力,尤其是弱小的企业、小微企业、个人、西部、农民等。互联网把潜在的消费和商业能力激发出来,从原有的厂商主导的B2C的模式开始向C2B的模式转变,小前端、大平台以及各种各样的利益相关者形成了丰富的商业生态系统,数据成为继资本、劳动之后越来越重要的新商业要素。在工业时代大规模、标准化、低成本的经济形态,正在被大范围、个性化、高价值的经济形态所取代。

何霞(论坛成员,工信部电信研究院)

车联网价值链对于汽车制造业和汽车消费电子业、信息服务业、交通运输业、汽车金融和保险服务业、车辆售后及二手车交易服务业有重要影响。我国车联网服务业超1000万用户,预计2015年达3500万。然而,车联网产业链封闭,无法建立起创新业务模式。车联网产业协同创新是创新业务盈利模式的基本形式。以公众和社会安全需求作为车联网第一推动力,从商业模式着眼建立快速发展和协同共赢的生态环境,以政策法规推动为产业创新和社会发展铺平道路。

左美云(论坛成员,中国人民大学)

信息社会是涉及到了各行各业各个层次的人群。到2011年底为止中国的老年人已经达到1.85亿人,建议信息社会论坛搞一个老年人的专题研讨,信息技术、信息社会如何让老年龄人得到更多的支持和关爱,以往谈到老年人较多地从社会负担的角度去考虑,其实老年人是社会上的财富,现在人口红利已经没有,怎样把老年人利用好,去化解人口红利的问题,有很多的问题是值得探讨的。

吕本富(论坛成员,中国科学院)

在金融危机中,ICT充当了经济萧条时期的发动机,ITC的经济增长率是6%。建议提出数字红利概念,数字红利和改革红利一样重要,或者说数字红利带来发展的机遇解决中国问题的能力可能比改革红利还大。数字红利是个增量,可能是预测未来十年发展转型的重要观察点。以ICT为导向是战略性而不是局部性的问题,也是经济社会转型中最重要的核心。

安筱鹏(论坛成员,工业和信息化部)

信息社会和工业社会最本质的区别是什么,在工业社会来,劳动者是起立劳动者为主的工业,劳动工具是凝练为能量转换的工具,如蒸汽机、燃气机等等,而信息社会是以脑力劳动者为主体、以智能工具为生产工具、以信息资源为劳动对象的社会形态。信息技术推广应用到底带来了什么,第一提高了生产效率,第二提高了交易效率。

乌焜

从信息哲学的基本层面看,人类的本质是信息的,所有的生产创造的都是信息,人类的生产活动有各种各样的形式,通常讲的物质生产、精神生产、人的关系生产以及人本身的生产等等,这些生产在本质上都是信息生产。信息化到底是什么?它是一种生产方式,也是一种组织方式,还是一种发展模式,信息社会、信息经济带来的不仅仅是一个信息产业的兴起,而是对传统产业的全面改造。随着生产领域的信息化改造,生产产品并不在于生产什么样的产品,而在于用什么方式去生产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