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专栏
  • 郭昕
当前位置>>论坛成员>>研究观点
互联网+云:云的本质是共享
发表时间:2016-03-07 14:51:34 作者: 郭昕

云里来,云里去,几经反复,云里雾里。“云”似乎已经不是当下最博眼球的科技概念了,云逐渐为人们所熟知熟用,成为我们身边见怪不怪的一种现象:我们手机的通讯录在云里,企业的邮箱和企业社区的任务沟通在云里,企业日常经营的KPI经营在云里,移动设备产生的信息大部分存在云里,我们的照片,视频,社交,购物,支付,甚至是个人密码、电子钥匙都存在云里。毫不夸张的说,云已经完全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大约在20年前,KK(凯文·凯利)曾预言过,人类IT技术发展下去,分久必合,互联网的技术逐渐会形成一个新的生态系统,这个生态系统将把分散的计算、存储整合成在一个架构内,形成一种前所未有的东西,这个与之前的IT概念都不同,具有融合一切,共享一切的能力。KK当时无法用现有的技术和概念去定义这个生态系统,而只是笼统地把ta称为“the one”,我们斗胆称之为”大一统”吧。

所谓“大一统”就是我们今天的云

当云成为我们生活,甚至我们生命的一部分的时候,我们回过头来看“theone”过去五、六年在中国的发展历程(竟然才五、六年?),从质疑,到盲从,到探索,到先驱变先烈的过程,到润物细无声地把控了我们身边的一切,我们必须跳出云计算的技术束缚,甚至跳出云本身,站在一个更超脱的视角去定义云,去拥抱这个“the one。”

那么,云是什么?

如果你认为云是技术,那你就会去关心IaaS,PaaS和SaaS,你会去看开源的底层操作系统,虚拟化的中间件以及层出不穷的Apps。但是,技术派独独忽略了三个层次中那个永远不变的大S--服务。云是要把所有的技术变成一种服务,要以服务的姿态的方式重塑新的客户关系,而不是去卖空间,卖软件,卖平台,更不是买硬件。在服务的过程中,物理系统会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腾讯的微信、360的云盘硬件系统不能说不强大,但是他们都不是靠卖空间发展起来的,反观那些以为云就是建数据中心,就是卖服务器的先驱们,他们今天安在呀?

如果你以为云就是企业发展战略,建设一个新系统,实现自我完善,你就会关注公有云,私有云的大讨论,甚至会在选择公有云还是私有云的企业战略上下挫赌注,全军覆没。回过头来看,云的私有化就是个伪命题,是和the one的原则背道而驰的,云计算的基本属性就是共享,就是要让大家共同参与,共同互动,共同建设。阿里巴巴的生态系统不是阿里的私有云,而当阿里系统更开放,更多人参与的时候,我们才可以发现the one的溢出社会效应,比如蚂蚁金服和芝麻信用的深度和广度远远超过建设壁垒森严的私有云的五大银行。

如果你认为云是资本加产品的商业模式创新,你就会去砸钱造台风,让猪在风中飞起来,趁机甩卖云民们不看好的产品。非常遗憾的是,互联网进入中国20年了,我们至今还不明白,要进入the one的云时代,我们的产品也必须互联网化。什么事互联网化的产品?简单地说就是可以在云里和使用者对话的可交互的产品。小米通过建立社会化的企业,让产品在社群里充分交互,从功能到外观设计,到应用场景的管理,实现了产品的人格化、智能化。除了3C产品,所有的产品都能互联网化吗?当然可以,前面我们已经说过了,互联网化,云化就是服务化,黄太吉能把煎饼果子做成互联网化的产品,还有什么产品不能互联网化吗?说白了,其实就是建立社会化的企业,让消费者参与产品的生命周期管理。

云到底是什?云是下一代经济的基本形态的技术架构。云背后的哲学核心是共享和交互(参与,英文engagement)。共享和交互将成为一个新的经济模式:共享经济。

共享经济淡化工业经济的所有概念,建立一个以网络为基础的,辐射线下实体经济的新生态系统,这个新生态系统的以参与和交互作为资本,以需求链管理取代传统工业经济的供应链管理,社交成为基本的商业活动模式,个性化需求的满足成为产品设计,生产,派送的前提。

共享经济还是参与经济,社会化程度和大众的参与度决定了经济的景气度,在物理制造成本递减,产品的个性化,按需生产将成为标配,谁掌握了客户需求谁就是市场主体。需求管理,需求挖掘将成为最时髦的工作。

共享经济离我们并不远,其实我们已经一只脚踏进了共享经济,比如:在共享经济社会,街上不会再有漫无目的扫街出租车,街上的每一辆车都是预订了行程和服务的互联网化的交互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