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专栏
  • 吕本富
当前位置>>论坛成员>>研究观点
2014,“路标”被颠覆--小米插排的跨界玩法
发表时间:2015-05-27 15:23:25 作者: 吕本富

在中国乃至世界商业史上,史玉柱可能都会留下一笔。早年的巨人大厦越盖越高,史玉柱修炼的“地基”不能支撑其高度,当现金链断裂时,巨人垮了。他不愧是一个商业天才,重新积蓄能量,重新出发,连续创造商业神话:保健品、网络游戏、保健酒等,个个都能风生水起。商业史上不会记载他东山再起的故事,而是他娴熟操作的“脑白金”模式。这种模式可称作“激进营销”,源头无从可考,而史玉柱应该是最著名的代表。近20年间,“激进营销”经过众多类似“叶茂中营销策划机构”的演绎推广,成为很多中国企业运行的“路标”。

激进营销模式

在2000年的时候,“脑白金”的运营套路还是为数不多的个案。史玉柱凭着对人性的理解,对商业本质的理解,特别是对中国市场特殊性的理解,把这种操作模式变成了通用的“路标”。首先通过密集的电视广告,把广告奇效发挥到极致;其次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征集各种分销商;最后直指三线、四线城市和农村的目标市场。很有趣的是:这种模式出发点并不突出产品的“好”,而是突出产品的“定位”。比如,“脑白金”从来不在广告中突出产品的有效成份(其实就是“调时差”的药物而已),只强调“睡眠”和“送礼”,也不说是哪家企业生产的,甚至商标也很少被提及。

这种激进营销可以分为四个阶段:选口号(所谓定位)+大媒体(信息密集轰炸)+大分销(密集征集代理商)+快速铺货(遍扫目标市场)。根据各阶段的重点不同,实际操作中又可以分为“广告派”和“渠道派”。广告派的特征是:广告密集轰炸,形成谈判强势,分销商要交很多押金,品牌商可以转嫁风险。脑白金、王老吉、营养快线等都是代表,现在大名鼎鼎的蓝翔技校也是这个套路。渠道派的特征是:硬广告比较少,对渠道商有一套完整的洗脑说辞,给渠道队伍的折扣点很高。最典型代表就是一度称雄培训业的奇葩公司——斯巴达。

激进营销必须选准一个细分领域,选错了领域,就会失败。当年科利华推广《学习的革命》就是一个例子。与此同时,这个细分领域还必须是处女地,没有被广告“污染”过。很多企业主动地或被动地学会了这个套路,取得了成功,最新的故事是公牛插座。公牛插座依然是走激进营销的路线,依然是脑白金的套路,只不过电视广告换成了门头广告,业绩很好,4年时间从3个亿增长到30多个亿。

海绵市场的断裂

激进营销能够成立,前提是存在着一个巨大的海绵型市场:市场总量足够大,吸纳量可以波动很大,就像海绵一样;市场中的消费者都是新手,容易被洗脑,容易形成羊群效应。

一些企业尤其是大企业,通过摸爬滚打,非常熟悉海绵市场的特点,闭着眼睛都会“私人定制”激进营销的生产、加工、说辞、招商、广告等,“营养快线”就是一个例子。咨询公司甚至把这套操作方式变成“行活”。2014年,大家忽然发现这套办法不好使了,企业家突然都找不到熟悉的“路标”!不知道未来之路如何走?利润好的企业发愁,利润不好的企业更发愁。企业最大的危机,不是当下的利润多寡,而是不能清晰掌握未来。

首先,不论在哪个行业,激进营销都找不到势。任何事物,不怕小,就怕没有势。雷军说:“站对了风口,母猪都能飞上天。”风口就是势,没有这个势,企业就是一潭死水,如何找回如火如荼的发展之势,是所有激进营销最大的命题。产品需要广告语,需要提炼独特的销售主张,但广告语在推销产品方向的力量越来越差。能想起来小米手机的广告语是啥吗?能回忆起苹果手机的广告语是什么吗?但这两个品牌都大成了。其次,对于营销团队来说,无论怎样地成功学培训“打鸡血”,也难以激发团队的斗志,找不准消费者的兴趣点,高折扣正在失去作用。再次,在资本市场上,如果企业还是采用老一套的商业模式,会令投资者产生疲劳感,无法兴奋起来。这和在股市上对阿里巴巴的追捧形成鲜明对比。

颠覆和跨界

事实上,近三年之内有很多行业被颠覆或重构(Reimage):传统胶片公司柯达已经倒闭;唱片(CD)已经成为收藏品;书店正在成为书吧;电子书正在取代印刷本;流媒体报刊成为主要传播方式。传统银行很害怕阿里和腾讯公司新的支付工具,传统电视厂商也很害怕乐视的内容服务。更为普遍的问题是中国很多品牌企业都采取的大批发模式(每年的关键销售环节就是订货会)现在面临一个巨大的难题:不知道用户是谁,不知道用户喜好什么,不知道如何针对用户的喜好做出快速调整。换句话说,在这个过剩时代,这些企业不会感知用户的“温度”。

刘强东眼中的渠道“颠覆”

最近在晋江做调研时也发现,晋江这个靠渠道模式成为鞋都的地方,正在集体转型。转型的方向就是:从大批发到大零售。电商的本质就是零售。对很多品牌企业而言,品牌的本质就是零售。1. 未来不需要分销商。3C分销商在美国基本上垮了,现在中国为什么需要分销商?中国的零售商太分散了,几百万家分布在小县城、小镇上。美国的“淘宝”占了40%的零售份额,中国的淘宝连12%都没有。中国零售市场向前走,走到20个零售商就占40%的市场份额,电子产品前三的零售商就占80%、90%份额,这意味着什么?将来品牌商不需要分销商,只要管理几十个零售商。2. 加盟模式都会被干掉。20年前,上岛咖啡采取加盟模式,各个城市找一个,一夜之间遍地都是,一年几个亿赚到手。加盟模式从纯生意角度是最好的方式,但长远来看,价值很少。不仅投资人,包括很多创业者、企业家都追求干活特别少还能赚大钱。但你不想想,你提供那么一点价值,你凭什么赚大钱?我认为,工作做得越多赚得越多,做的工作少就赚钱少,世界是公平的。当然,我刚才说的是整个消费行业,脱离这个行业,规律也许就不适应了。

传统企业很怕互联网企业跨界,前述的公牛插座,就应该惧怕小米跨界,如果雷军认为小插座利润高,是个大生意,搞出一个更漂亮的设计,利用小米建立的网络生态,以出厂价作为零售价,那公牛的经销渠道会哀鸿遍野。“激进营销”就是义和团拿大刀,很难比拼小米公司的西洋火器。



本文摘自《飞轮效应:数据驱动的企业》

blob.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