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动态
- 更多
-
2024年度中国信息社会发展十件大事
-
“新局:作为文化背景的技术变迁”信息社会50人论坛2024年会成功举办
-
《银发经济:从认知到行动的商业创新路径》新书发布会圆满举办
-
“为什么说人工智能还不足以是 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新书分享会成功举办
-
“互联网多利益相关治理模式简析” 专题讲座成功举办
-
“大模型的理念与前沿实践”主题讲座成功举办
-
“数字创新促进中国式现代化”信息社会50人论坛2024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专题会成功举办
-
“2020-2050 超级智能发展的 50 个问题”专题研讨会线上成功举办
-
首期新思考论坛——“新质生产力深度研讨会” 在京成功举办
-
“地缘政治与中国互联网的多重性” 专题研讨会成功举办
2016年9月26日晚,“信息社会50人论坛·北大讲堂”第十三讲活动在北京大学成功举办。腾讯公司高级副总裁、腾讯研究院院长郭凯天应邀做了“‘互联网+’与腾讯的发展战略”的专题报告,腾讯研究院首席研究员、产业经济中心主任李刚做了补充发言。
郭凯天指出,“互联网+”实际上是一个融合的过程,不是互联网改造、颠覆传统产业,而是作为基础设施,像水和电一样应用到医疗、金融、媒体、教育、制造等行业中去。
郭凯天通过具体数据指出,互联网发展基本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PC时代和移动时代;PC端的增长比率在2000年是非常高的,而移动互联网增长比率在2007、2008年的时候非常高,到现在逐步放缓。腾讯是最早拿到移动互联网船票的一批企业。从腾讯的发展历程中得出一个重要经验,即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产品的问世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技术、市场、社会及用户习惯的发展程度。他以QQ和微信的推出为具体案例,指出微信的产生基于对延长用户在线时长的考虑,它的成功离不开手机的普及和短信业务的发展。任何互联网产品的成功都离不开横向的技术和市场条件,并非人为催生出来的。
郭凯天具体分析了未来互联网将对社会产生的影响,他首先认为公共服务是移动互联网比较容易改善和解决的领域。通过移动互联网来办政务,是培育整个用户对移动互联网使用习惯的好方法,也能够最快得提高政府服务质量。其次,他认为互联网很有可能在中国公益慈善领域发挥重要的平台作用。中国过去的公益模式不够健全,而互联网可以起到改造它的作用,让需要帮助的人和愿意帮助别人的人能够通过平台实现信息对接,更加便捷有效地实现社会互助。此外他也表示,未来互联网的安全问题是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如隐私保护、防治诈骗、动物保护、儿童保护等。他认为,大数据是解决这些安全问题的有效方法,运用互联网技术和手段,用大数据方法可以更容易地发现犯罪者的行为轨迹。
李刚从腾讯的具体数据出发,具体介绍了中国的“互联网+指数”。他指出中国“互联网+指数”主要有四个组成部分,一是基础数据,即移动互联网在全国的分布状况;二是产业数据,即互联网在各个行业、各个地区的发展状况;三是创新创业数据;四是智慧城市数据。首先在基础数据方面,移动互联网在全国分布和各地GDP水平的分布比较类似。其次在产业和双创方面,“互联网+”的活力仍然集中在大中企业。而在城市服务或者说智慧城市方面,移动互联网的分布在全国范围内比较均匀。
报告会引发了与会者的强烈共鸣与热烈讨论。信息社会50人论坛成员、北京大学中国社会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邱泽奇主持了报告会。信息社会50人论坛执行主席、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主任张新红预告,“北大讲堂”第十四讲的主题将围绕“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来自政府、科研机构、企业、高等院校师生等240余人参加了报告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