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动态列表
《银发经济:从认知到行动的商业创新路径》新书发布会圆满举办
时间:2024-09-23 16:00:00  发布人:管理员

9月19日,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和苇草智酷、老龄社会30人论坛、盘古智库老龄社会研究院、信息社会50人论坛联合主办的《银发经济:从认知到行动的商业创新路径》新书发布会圆满举办。活动吸引了众多关注银发、老龄领域的学者、管理者及从业者参会,实现了超过七万人的在线观看,十余家媒体同步直播,线上线下共同参与讨论。

活动重磅发布了《银发经济:从认知到行动的商业创新路径》新书。北京信息社会研究所所长王俊秀主持活动。机械工业出版社副社长、华章分社社长时静出席发布活动,并发表开场致辞。

本书作者盘古智库老龄社会研究院副院长、高级研究员李佳开展了主题为“银发经济,万亿市场在哪里”的主题分享,第二作者盘古智库秘书长、学术委员会执行秘书长、盘古智库老龄社会研究院执行院长王岳,则围绕“银发经济的机遇与方向”进行了深入分析。嘉宾点评环节,盘古智库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梁春晓,信息社会50人论坛执行主席段永朝,盘古智库老龄社会研究院院长马旗戟,分别就银发经济这一话题进行了不同视角的深入讨论。

李佳表示,银发经济市场规模已达到500亿元,但这一领域究竟是蓝海还是红海?答案是红海。以老年服装为例,在湖南益阳,约40秒就能制作出一件广场舞服装。这样的高效率意味着,想要进入这个行业,就必须面对激烈的竞争。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迎来了新一代的老年人:70后被称为“新老人”,而80后、90后则被称为“新新老人”,他们是老龄化的未来高峰。不同的年代有着不同的经济观念。这些不同的观念反映了不同年代人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老龄化本身并不是问题,真正的问题在于我们如何适应这一趋势。普通人如何在这一趋势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与时代同步,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在这过程中,认知的转变至关重要:只有知道了,我们才能看到;只有看到了,我们才能想到;只有想到了,我们才能做到。

王岳认为,老龄化问题具有紧迫性和重要性。由于每个人的需求复杂多变,现有的技术手段难以完全满足老年人的个性化需求,因此老龄化是一个非线性且渐进的过程。

目前,家庭年龄结构较多呈现“421”模式。这种结构是动态变化的。在数字化、城镇化和老龄化,三化共振前提下,未来的发展如何,需要我们不断理解和尝试。每一代人对未来的期待和发展方向都有所不同,对新技术和新模式的理解将帮助我们描绘出未来的蓝图。

银发经济的增长点在于回归人性和常识。人生的前半段,我们通常对未来充满期待,积极向前看;而后半段,则更多地回顾过去,反思和总结。这种转变也是我们理解老龄化和银发经济的关键。

梁春晓表示,许多研究机构在探讨银发经济时,往往将其简化为老龄经济,即把3D的问题简化成了2D的问题,仅仅关注老年人群体。然而,老龄化实际上是一个涉及全社会人口结构转型的复杂问题,不应仅仅局限于老年人。本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其价值在于它涵盖了更广泛的社会领域。在老龄化社会中,养老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其他方面的需求和挑战占据了更大的比重。

在这样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是确定无疑的。我们已经经历了两波新经济浪潮:第一次是市场化,以制度创新为动力;第二次是数字化,以技术创新为动力。现在,我们正迎来以新人口结构为动力的第三波新经济浪潮,即银发经济。

20年前投身互联网的个人和企业,如今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同样,今天投身银发经济领域的人们,在未来20年后也有望获得丰厚的回报。我们曾经认为互联网只是一种技术,但今天它已深刻改变了经济和社会的方方面面。对于银发经济这一新的经济形态,我们同样不应低估其潜力和影响力。如何以更经济、更精准的方式满足老年人的需求,是我们当前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我们今天所做的,只是破题。

段永朝指出,当前,我们在讨论老龄化时,冥冥之中还受着参照系的影响,会不自觉地以成年社会、壮年社会为参照标准,认为20至40岁的成年人是社会的主导力量,他们掌握着权力和财富,是家庭的支柱。相比之下,老年人和儿童则被视为社会的配角。这种以成年人为社会中心的观念,限制了我们对老龄化问题全面理解的视野。

在工业时代背景下形成的认知结构,使得我们常常以人的生理变化和身体机能为出发点。然而,老年人最大的财富在于他们的精神和智慧。社会常常忽视60岁以后人群的智慧和价值,甚至有时让老年人“假装回到舞台中央”,这种做法实际上延续了对老年人的错误认知。这种认知上的错配,反映了我们对老年人的世俗化理解,往往在无意识中否定了他们的价值。将老年人的贡献视为“发挥余热”,这种观点深挖起来是“荒谬”的,是对老年人人生价值的一种误解。

老龄化将引发社会结构的深刻变革。传统的稳定结构如家庭,正面临着可期的变化。目前,我们对如何应对这些变化的认识还远远不够,这只是一个开始,我们需要更深入地探索和理解老龄化带来的广泛影响。

马旗戟认为,本书的出版恰逢其时,与当前的大趋势相契合,是一本既通俗易懂又具有专业深度的作品。通常来说,让大众对一本专业书籍产生兴趣是一项挑战,这本书求取了一个平衡。

经济发展需要投资和创新的推动。现代国家都会面对老龄化问题,银发经济的兴起是不可避免的。科技创新需要应用场景和群体迭代来实现,而银发经济下的老年人群体为创新提供了极佳的应用场景。如何通过投资增加供给?银发经济需要更多的创新!

所有经济活动都必须依托于文化结构的变迁和国民的偏好及行为。随着银发经济的出现,社会必然要进行适应性变化,企业品牌和品牌资产的演变也需要随之调整。社会流动性使得目前40岁左右的人群具有一定程度的认知一致性,而不同文化和地域背景的老年人之间,认知差异极大。

因此在银发消费经济中,交易场景的重要性将会超过使用场景,快速迭代将比突破性创新更为有效。那些能够迅速吸收银发经济理念并采取行动的人,将会是第一批获益者。大量财富的迁移和重新计算,将会引发全生命周期的财富管理和预期的变化。

银发经济的背后是银发,是“经济作为人的函数”转向了“人作为年龄的函数”。人的存在价值、意义和主观幸福感的获得与年龄之间的关系将变得日益紧密。

老龄化不是问题,而是趋势,面对从未有过的新结构化浪潮,即使尚未做好万全准备,也应试着去了解、去“看到”。商业向善,未来如何,将由我们亲手创造。

本次新书发布会,中国传媒大学培训学院教授李再军、向光未来副总裁刘新、向光可持续发展学院执行院长马翔宇、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分社经管图书第一事业部总编辑岳占仁、信息社会 50 人论坛&老龄社会 30 人论坛秘书长林茜等众多专家学者一同到场参会。

8831726746000_.pic_hd.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