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动态
- 更多
-
2024年度中国信息社会发展十件大事
-
“新局:作为文化背景的技术变迁”信息社会50人论坛2024年会成功举办
-
《银发经济:从认知到行动的商业创新路径》新书发布会圆满举办
-
“为什么说人工智能还不足以是 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新书分享会成功举办
-
“互联网多利益相关治理模式简析” 专题讲座成功举办
-
“大模型的理念与前沿实践”主题讲座成功举办
-
“数字创新促进中国式现代化”信息社会50人论坛2024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专题会成功举办
-
“2020-2050 超级智能发展的 50 个问题”专题研讨会线上成功举办
-
首期新思考论坛——“新质生产力深度研讨会” 在京成功举办
-
“地缘政治与中国互联网的多重性” 专题研讨会成功举办
8月10日,由信息社会50人论坛、苇草智酷主办的“互联网多利益相关治理模式简析”专题讲座在东升国际科学园成功举办。
本次讲座邀请中国科会科学院哲学所副研究员郭良主讲。他介绍了全球互联网治理生态系统、多利益相关方模式的基本概念和运作模式,分析了提出多利益相关方概念的原因及其优势和面临的挑战。由此引申出了两个问题:一个是设置议题和改变议题;另一个是全球普遍互联的网络和国家主权之间的矛盾,如何在确保网络自由的同时,尊重各国的主权和法律。这些问题对于理解互联网治理的复杂性和未来发展方向至关重要。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副主任张晓回顾了互联网治理的历史演进,从最初的技术门槛到商业公司的参与,再到政府角色的介入,展示了互联网治理的多维度发展。特别提到了ICANN作为逻辑层互联互通的核心机构,以及其在全球互联网治理中的重要性。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阿里研究院院长高红冰指出,政府通过立法对互联网平台企业的影响力逐渐增大,尤其是在跨国数据治理问题上,国家主权和安全成为关注焦点。他以Facebook在欧盟遭遇巨额罚款为例,说明国家间数据治理的复杂性。
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姜奇平回顾了早期网络文化丛书的讨论,指出当时人们对于互联网的赤子之心和原问题的探讨,至今仍有其价值。他认为,互联互通的这种本源的东西最后会在治理上,成为一种新的文明因素。
信息社会50人论坛执行主席段永朝表示,国际组织和治理平台不仅是交流合作的场所,更是利益博弈场域。中国在参与互联网治理时,需要认识到这些平台背后的西方路径依赖和游戏规则。中国需要通过长期的实践和积累,逐步构建具有东方特色的概念和话语体系。
安邦智库高级合作学者李犁认为,互联网治理应避免过度依赖监督,而应更多地采用治理的方式,以实现更好的制约和平衡。关于互联网的天然国际性问题,他认为,当前对互联网国际性的理解过于局限于国家主权范畴,而忽略了更广阔的视角。
中国传媒大学培训学院教授李再军指出,在讨论问题时所使用的语言往往具有多重解释。他强调,学术讨论不应仅停留在概念本身,而应深入细分和分析。
本次研讨会由北京信息社会研究所所长王俊秀主持,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原理事长杨培芳,人工智能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何霞,Future Labs 未来实验室首席专家胡延平,国家发改委城市中心综合交通规划院院长张国华,盘古智库老龄社会研究院院长马旗戟,北京市法学会电子商务法治研究会副会长阿拉木斯,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副教授王明明,信息社会50人论坛秘书长林茜等线上或线下参与了本次专题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