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动态
- 更多
-
2024年度中国信息社会发展十件大事
-
“新局:作为文化背景的技术变迁”信息社会50人论坛2024年会成功举办
-
《银发经济:从认知到行动的商业创新路径》新书发布会圆满举办
-
“为什么说人工智能还不足以是 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新书分享会成功举办
-
“互联网多利益相关治理模式简析” 专题讲座成功举办
-
“大模型的理念与前沿实践”主题讲座成功举办
-
“数字创新促进中国式现代化”信息社会50人论坛2024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专题会成功举办
-
“2020-2050 超级智能发展的 50 个问题”专题研讨会线上成功举办
-
首期新思考论坛——“新质生产力深度研讨会” 在京成功举办
-
“地缘政治与中国互联网的多重性” 专题研讨会成功举办
2016年10月27日晚,“信息社会50人论坛·北大讲堂”第14讲活动在北京大学成功举办。百度深度学习实验室(IDL)主任林元庆应邀做了题为“人工智能,大幕已启”的专题报告。林元庆在重点介绍百度在人工智能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的基础上,展示了当前人工智能应用的典型案例,并提出了对人工智能未来的展望。林元庆从三个版块介绍了百度在人工智能研究领域的主要进展:从事高性能计算的硅谷人工智能实验室、开展深度学习和视觉识别研究的深度学习实验室、进行大数据分析的大数据实验室等。他认为,中国互联网的第一幕是个人电脑(PC)互联,第二幕是移动互联,下一幕就是人工智能,因此人工智能是百度公司非常重要的战略方向。百度人工智能的核心是百度大脑,包括:语音技术、图像技术、自然语言处理、用户画像四大能力。其中百度深度学习实验室目前的研究方向包括:深度学习平台、图像检索、通用图像技术、人脸识别、文字识别(OCR)、视频分析、学习机器人(Learning Robot)、细粒度图像识别、AR、医学图像分析等。他认为,人工智能的技术研发轨迹与传统技术不同:后者更多呈线性发展路径,前者开始会经历一个较缓慢发展的技术准备期,但只要技术突破并实现应用后就会突飞猛进,形成良性的、高速迭代发展。
林元庆还进一步展示了六个具体案例:一是人脸识别技术,在国际权威的FDDB、LFW等人脸识别检测评测中,百度人脸识别技术均曾获得第一,在门禁、远程授信、网贷审批等领域都已得到了应用。二是细粒度图像识别,可以应用于菜品识别和图像搜索。三是增强现实(AR),百度利用图像算法建立周围环境的三维模型,将虚拟物体无缝结合到现实场景中,实现完美的虚实融合效果。四是深度学习平台PaddlePaddle,该平台由百度自主研发,具有易用、高效、灵活和可伸缩等特点,目前已经开源。五是图像搜索和识别,通过图文相关性实现“一秒钟”以文搜图或以图搜图。六是光学字符识别(OCR),目前已经可以识别十国语言,并且能够识别身份证、银行卡等,未来也将会实现医疗表单识别。
关于人工智能(AI)的未来展望,林元庆认为,百度公司下一步的重点在于如何帮助各行各业搭建商业模式并实现产业化。例如,未来人工智能可以在自动驾驶、身份鉴定(车站、航站楼等人员密集区域)等领域大显身手,真正的精彩才刚刚开始。
报告引发了与会者的强烈共鸣与热烈讨论。信息社会50人论坛成员、北京大学中国社会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邱泽奇教授主持报告会。来自政府、科研机构、企业、高等院校师生等150余人参加了报告会。
信息社会50人论坛执行主席、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主任张新红预告了“北大讲堂”第15讲将邀请小米公司相关专家主讲“智能制造”的有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