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动态列表
“信息社会50人论坛·北大讲堂”第七讲:“农村电商与电商扶贫”成功举办
时间:2015-12-04 00:00:00  发布人:管理员

微信截图_20151202095358.png

2015年11月26日晚,“信息社会50人论坛·北大讲堂”第七讲活动在北京大学成功举办。“信息社会50人论坛”理事、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汪向东教授应邀做了“农村电商与电商扶贫”的专题报告。

汪向东指出,当前中国农村电子商务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无论是动力机制、核心内容还是影响范围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并且出现了产业依托、交易平台、主导力量多元化的新特征,由电商创生的产业开始兴起,新农人、服务商等市场主体在农村电商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凸显,移动化、微平台成为农村电商涌现的新动向。

汪向东认为,自发形成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已经取得初步成效,出现了一大批起示范效果的草根英雄,带动了淘宝村、镇、县快速涌现。汪向东强调,农村电子商务无异于三农转型的“转基因”工程,它为农村社会带来了新的基因——新的市场观、资源观、价值观、发展观,也为农村社会带来了新的细胞——网商,并最终将推动农村社会的肌体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汪向东提出,农村电子商务正在经历一个新的变革,政府、平台、本地服务商等三支力量的介入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带来了更多的资源,并开始聚焦于解决接入、物流、服务及人才等痛点问题。

汪向东进一步提出,利用农村电子商务扶贫具有广阔的前景,认为电商扶贫是继生活资料援助、生产资料援助之后的扶贫3.0,它的核心是电商赋能,赋予农民前所未有的对接市场的新能力,其本质是通过对接广域市场克服本地市场制约。汪向东介绍了当前电商扶贫的状况,认为各地开展了很多卓有成效的探索,形成了许多成功案例与模式,但电商扶贫总体上还只是刚刚起步,仍然面临着场景转换、机制创新等领域的诸多挑战。为此,汪向东提出“拓通道、育网军、优环境、强体系、建支点”的政策建议。

汪向东认为,面对农村电商新变局与电商扶贫新任务,未来有很多亟待深入研究的地方。从实践的层面看,第一要注重实效,不能是集中资源打造少数的亮点去“做盆景”,而是要推行“成规模、可持续、见实效”的“种大田”模式;第二要搞活机制,既要依靠政府“扶上马再送一程”,又要引导政府、市场与社会公益组织形成合力;第三要有序竞争,不能简单跑马圈地,而是要错位发展形成共荣生态;第四要鼓励创新,各个电商平台不能各建各的点、各撒各的网,要建立统一的代买代卖、代收代发的县-乡-村三级服务体系,用统一的服务体系对接不同的电商平台。

报告会引发了与会者的强烈共鸣与热烈讨论。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农业部信息中心原主任方瑜进行了精彩点评,认为农村电商让农民获得了农产品信息发布及交易的自主权,其意义不亚于“联产承包”让农民获得土地经营的自主权。信息社会50人论坛成员、北京大学中国社会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邱泽奇主持报告会。信息社会50人论坛轮值主席、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主任张新红预告,“北大讲堂”第八讲将由信息社会50人论坛理事、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名誉理事长杨培芳主讲“互联网时代的新经济哲学”。来自政府部门、科研机构、企业、高等院校师生等200余人参加了报告会。

微信截图_20151202100453.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