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动态列表
“信息社会50人论坛·北大讲堂”第八讲:“重建信息时代的新经济哲学”成功举办
时间:2016-01-04 00:00:00  发布人:管理员

微信截图_20160620090438.png

2015年12月22日晚,“信息社会50人论坛·北大讲堂”第八讲活动在北京大学成功举办。信息社会50人论坛发起人之一,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前任理事长杨培芳应邀做了“重建信息时代的新经济哲学”的专题报告。

杨培芳首先提出,当下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社会都面临着很多问题,包括经济、社会、环境等各方面。延用工业时代的两份理论遗产“自由主义”和“国家主义”都已经失灵,因此他提出了信息时代新经济哲学的新理念。

杨培芳从“信息”的定义出发阐释了信息社会和信息生产力的本质。他认为“信息”是事物可传递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因而不同于二元标准化的工业社会,信息社会的本质是复杂多样性社会,且信息可以和能量、物质相互置换。杨培芳通过信息化的三次浪潮指出从2010年以后,社会开始进入以大数据、物联网、宽带、云服务、3D打印为标志的直接为生产力服务的崭新阶段,由此引入了信息生产力的概念。他认为信息生产力最重要的特征包括社会共享和普遍受益。

杨培芳认为,在当今社会传统的发展方式已经不可持续。他指出,信息技术的三个基本定律、信息产业三个基本定律以及互联网的三个时代精神都是致使传统经济理论失灵的原因,并且提出了八个传统经济理论失灵的具体表现。此外,杨培芳还用“成本收益曲线”说明了传统工业和信息服务的成本收益是完全不一样的,甚至是相反的,因此,不能再套用过去的理论框架来解决当下的经济社会问题。

杨培芳提出,自由市场经济和政府干预的两种经济理论的哲学基础已经失效,现代经济学若继续深陷自由主义和国家主义两大泥沼,只能给世界经济带来越来越深刻的危机。如今以信息为基础的新经济学开始盛行,因此,新经济哲学呼之欲出。

对于新经济哲学,杨培芳提出要树立“一分为三”的世界观。就市场理念而言,杨培芳认为信息时代的经济哲学是互利主义,并以纳什均衡模型、埃克斯罗德一还一报演化博弈模型和孔子以直报怨模型,以及向公共理性转变的经济伦理等方面证明了互利主义的重要性;就市场监管而言,杨培芳提出应当突破管控与自由的两元思维,除市场调节和政府监管,社会协同治理越来越成为必须方式,这三种作用将共同发挥作用。基于此,杨培芳指出未来第三经济实体——社会企业将不断崛起,企业资源将由私人占有、国家占有逐渐转向由社会占有。

报告会引发了与会者的强烈共鸣与热烈讨论。信息社会50人论坛成员、北京大学中国社会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邱泽奇主持报告会。信息社会50人论坛轮值主席、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主任张新红对2015年“信息社会50人论坛•北大讲堂”成功举办的八次讲座进行了总结发言。来自政府、科研机构、企业、高等院校师生等200余人参加了报告会。

微信截图_20160620090455.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