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动态
- 更多
-
2024年度中国信息社会发展十件大事
-
“新局:作为文化背景的技术变迁”信息社会50人论坛2024年会成功举办
-
《银发经济:从认知到行动的商业创新路径》新书发布会圆满举办
-
“为什么说人工智能还不足以是 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新书分享会成功举办
-
“互联网多利益相关治理模式简析” 专题讲座成功举办
-
“大模型的理念与前沿实践”主题讲座成功举办
-
“数字创新促进中国式现代化”信息社会50人论坛2024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专题会成功举办
-
“2020-2050 超级智能发展的 50 个问题”专题研讨会线上成功举办
-
首期新思考论坛——“新质生产力深度研讨会” 在京成功举办
-
“地缘政治与中国互联网的多重性” 专题研讨会成功举办
2016年12月22日晚,“信息社会50人论坛·北大讲堂”第16讲活动在北京大学成功举办。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信息化与网络经济室主任、《互联网周刊》主编、信息社会50人论坛理事姜奇平应邀做了“2020:信息社会的未来景观”专题报告。
姜奇平首先提出“未来已来”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指未来孕育于历史之中。德国工业4.0的提出者将Simplicity和Complexity拼成一个词,创造了“Simplexity”的概念,并认为互联网就是简单性和复杂性集合。例如用户操作一部智能手机十分简单,但其后台的运算量甚至超过最初的登月工程。中国古书《周易》中的“易”也反映出“变易(复杂性)”和“容易(简单性)”的特征。同时,《周易》中的“阴”和“ 阳”也与现代计算机二进制中的“0”和“1”有密切联系。
第二个层次指未来来自于现在。未来学家需要在解释现在的过程中发现未来的走向,才能体现其价值,这好比能从一片旷野中分辨出大树和杂草。工业化将复杂的事物高度标准化从而实现效益,而信息化则与工业化相反,可以发挥直接处理复杂性的优势,实现个性化定制。例如定制图书、3D打印都可以做到一物一价。未来制造业的服务化、差异化竞争将成为热门学问。
第三个层次指未来存在于将来。未来的平台和增值业务将继续分离,平台免费,但App、道具收费。就好比进入一个大公园的门票很低甚至免费,但公园内的每项服务、景点都会收费。体现出信息时代的规模经济可以降低成本、差异化策略可以提升附加值的新竞争优势。
接下来,姜奇平从权利的角度描述了未来世界的三个“ACCESS”即“3A景观”,并结合诗人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中的诗句进行了生动形象地阐释。
第一个“ACCESS”是指经济上的使用权。强调人们亲自去接触、直接去把握,例如自然人亲自去接触经济而不需要由法人来代表。现代社会的所有权等于支配权加使用权,对生产资料的支配权难以撼动,但使用权却可以“拷贝”,像“孙悟空吹毫毛”一样,并按照使用效果来获取收益。当前的分享经济、“双创”都体现了劳动者与经济的直接接触。
第二个“ACCESS”是指文化上的接近权。过去人们要通过媒体单位才能接触公共媒介资源,现在人们可以自办网站、公众号形成自媒体。这样就能改变传统媒体“一对多”的情形,提供“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低门槛、低成本的服务和更好的用户体验,也有利于个人价值的实现。
第三个“ACCESS”是指社会上的参与权。工业社会强调个体的标准化、同质化,忽略人与人之间的个性化特征,要求人们放弃部分权利并委托他人代表行使,这也导致人们丧失了亲自参与的机会。未来信息社会将使权利结构更加扁平化,人们可以高效地参与到公共事务中并获得更好的公共服务。
最后,姜奇平在总结中指出,信息化给了每个人参与世界的机会,可以使人们重新亲自掌握起过去委托给老板、精英和官僚的经济资源、文化资源和社会资源,走进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未来世界。
报告引发了与会者的强烈共鸣与热烈讨论。信息社会50人论坛成员、北京大学中国社会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邱泽奇教授主持报告会,来自政府、科研机构、企业、高等院校师生等150余人参加了报告会。
信息社会50人论坛执行主席、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张新红主任对长期以来支持讲堂、关注信息社会的嘉宾和听众表示感谢,并宣布“北大讲堂”将暂时告一段落,欢迎大家继续关注论坛的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