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动态
- 更多
-
2024年度中国信息社会发展十件大事
-
“新局:作为文化背景的技术变迁”信息社会50人论坛2024年会成功举办
-
《银发经济:从认知到行动的商业创新路径》新书发布会圆满举办
-
“为什么说人工智能还不足以是 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新书分享会成功举办
-
“互联网多利益相关治理模式简析” 专题讲座成功举办
-
“大模型的理念与前沿实践”主题讲座成功举办
-
“数字创新促进中国式现代化”信息社会50人论坛2024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专题会成功举办
-
“2020-2050 超级智能发展的 50 个问题”专题研讨会线上成功举办
-
首期新思考论坛——“新质生产力深度研讨会” 在京成功举办
-
“地缘政治与中国互联网的多重性” 专题研讨会成功举办
2019 年 5 月 15 日,“缩小标准化差距”世界电信与信息社会日同名主题活动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3G 楼一层成功举办。
活动共分三个部分:首先参观了工信部标杆展览——工业互联网成果展览, 其后是论坛成员“缩小标准化差距”相关主题分享,最后由三位论坛准新成员做了亮相分享。
在第二部分的主题分享中, 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前理事长杨培芳以“5G 标准与经济模式创新”开场,在回顾了 1G 到 5G 的演化历程、问题与展望之后, 杨老师提出, 赞同重新划分结构的想法,认为对话因标准化才得以进行,交流的平台需要标准化。 国家信息中心首席信息师张新红带来了“6G:生命互联网”的思考,提出想象后天,跨越当下的 5G 畅想未来, 6G 可能带来地球上所有生物之间的互联互通。 互联网终将所有生命体连接起来,人类智慧将得以丰富和延展。
互动期间,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教授汪向东建议,讲技术的时候,既要讲其先进性,更要讲其实用性。 浙江现代数字金融科技研究院理事长周子衡则提示大家,数字时代线上的信息都是账户信息,随着数字经济发展,将网上的信息直接等同于人本世界的信息是有风险的。经济学家薛兆丰表示,自己对数字经济发展持乐观态度,认为目前出现的问题都是发展中的问题,总体而言,科技与经济的发展带给人们生活极大的改善。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陈禹则指出,资源短缺是个悖论。资源的概念,不应固化,而应该随技术和社会情况的发展而变化,同时提出,标准化和多样化之间的关系非常值得研究。
在第三部分的亮相中,红衫资本中国基金专家合伙人、前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兼数据委员会会长车品觉分享了“数字经济的发展与伦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部副部长张永生分享了“数字时代的标准化与中国经济绿色转型”,盈频轻资链(深圳)软件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张远分享了“轻资链——物联网数据平台”。
会议由信息社会 50 人论坛执行主席段永朝主持,工信部工业4.0 中方院长郭昕、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经所副总工何霞、老龄社会 30 人论坛发起人梁春晓、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吕廷杰、舒华英、中国信息经济学会信息社会研究所所长王俊秀、信息社会 50 人论坛秘书长林茜、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助理周红等一同参与了活动。
会后,经理事会全体理事复核评议,正式批准三位准新成员加入论坛, 希望三位新成员, 在论坛今后的各项活动中能够积极参与, 并在人力、 物力、 财力、 渠道等方面尽己所能, 为论坛发展做出贡献。
附:活动期间部分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