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动态列表
“信息社会疫情防控策略探讨” ——2020 年首次会议线上成功召开
时间:2020-02-27 00:00:00  发布人:管理员

2020 年2月22日下午,信息社会50人论坛2020年首次研讨会在“腾讯会议”上成功召开。本次会议的主题为“信息社会疫情防控策略探讨”。

 

首先,论坛 2020 年度轮值主席、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吕廷杰为大家拜年,并说明了此次会议议题来自当下社会热点。

 

接下来四位老师分别进行了主题分享。

 

中国科学院大学网络经济与知识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吕本富,以“大数据如何应对疫情中的人员流动”为主题提出,可以通过现有大数据结合建模,实现疫情判断和复工复产的有效支持;并且,大数据精准防控还是实现边生产边防控的最好手段。吕教授同时认为,疫情或病毒属于黑天鹅事件,不能当作常态来看。在大方向不变的前提下,供应链是否会断、产业链会否转移,与疫情持续的时长密切相关。

 

国家信息中心首席信息师张新红则围绕“宅经济”的观察和思考提出,此次疫情带来宅经济的爆发。宅经济的爆发对数字经济发展的影响将是全面和深远的,主要体现在:一,数字经济在此次疫情之后会加速发展;二,传统企业数字化会加速转型;三,远程办公元年已真正出现;四,关键领域数字经济的拐点会提前到来;五,灵活就业会大量增加;六,将催生一批新的需求和新的供给;七,将孵化催生一批新的大型甚至超级平台;八,将有一批新的模式和业态被创造和涌现出来。

 

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姜奇平,以“疫情激活产业互联网”为题提出,这次产业互联网会被激活,而工业互联网相对来说面临的挑战会很大,建议国家大力支持产业互联网的发展,希望工业互联网要向产业互联网学习,线下的企业要尽快加入产业互联网。他同时认为,这次疫情对产业互联网而言有三大机遇,或说三大优势,分别是生态化、在家化和智能化。合在一起就是 B 的 C 化。即,由过去的以 B 为中心转变为以 C 为中心。这将改变整个社会的模式,过去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现在变成了分散力量办大事。

 

浙江大学教授陈德人通过杭州复产复工现状的观察和思考提出,此复工非彼复工,此复产非彼复产。复产复工后,商业运行模式将发生巨大变化,产业链已被打破,需要重组,商业模式需要重构,人才需要重新调配。他呼吁,给互联网更加透明,让大数据更加准确。

 

自由发言时段,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汪向东率先举手,他建议,将宅经济进一步细化为宅消费、宅生产、宅服务,将宅的场景与人和家庭的行为模式相结合,丰富宅经济的概念;将宅的场景和人的行为模式分开,对应经济产业、经济运行,以便进一步深入挖掘。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邱林川有感而发,作为没有回武汉的武汉人,对吕本富教授提出的大数据建模、数据痕迹精准化支持防控等应用表示高度赞同,同时分享了由最近所读两本书《控制革命》和《瘟疫与人》得到的启发,当下社会正在从工业时代的去家庭化、去社区化,向回归家庭化、社区化复辟,以及如何定义信息社会最小的分析单位,如何看待微寄生关系。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张永生认为,此次疫情给中国社会带来的遗产可能是非常重大的,将深刻地影响中国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同时,他提出了多个观察点,供大家研究、讨论,分别是: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民企与国企之间的关系,社会治理,技术与治理,人们观念的变化,生产方式的变化,中美关系、中国和世界之间的关系,产权形式等。最后,张老师提醒大家关注疫情背后的根本原因,关注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腾讯研究院院长司晓则提出了自己的困惑,在新媒体,或者说新技术赋能的情况下,信息鸿沟到底是被缩小了,还是被拉大了?具体明确为以下三个问题:数字分化下,一,在社交泛在的背景下,人们获取信息是如何被重新赋权的?二,群体之间的认知分化是如何形成的?形成了什么样的格局?三,本次疫情中,公众的数字素养有哪些提升?又面临哪些新挑战?


台湾科技大学教授盧希鹏提出,不仅要考虑疫情对后天的影响,而且要考虑对明天的影响;并且,不仅要考虑到对企业的影响,更要探讨宏观上对国内社会的影响,乃是对全球社会的影响。

 

论坛执行主席、苇草智酷发起合伙人段永朝建议,将重大应急问题做成大规模、基于场景的在线演练,以游戏的形式推出。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陈禹指出,由近些年的观察,我们发现个体和整个社会的相互关系变得非常脆弱和敏感,需要一种新的思路来处理这种整体利益和个体利益之间的新的博弈关系。

 

盘古智库老龄社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马旗戟认为,疫情是十四亿人的共同体验,可以称为中国数字社会运行的第一次大测试和实景行为测试。

 

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前理事长杨培芳建议,将今天各位老师提出的想法提炼出两条政策建议和一个研究课题,分别向上反馈和深入研究。

 

老龄社会 30 人论坛发起人、盘古智库老龄社会研究中心主任梁春晓对疫情发展给出了自己的预测,并提出,与非典相比,此次疫情应对中的进步之处,大都源于技术创新(如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而退步之处大都源于制度机制僵化、官员逆向淘汰和社会力量管控。这突出显示了技术(进步)与制度(落后)之间的失衡和矛盾,也突出显示了开放、扁平、灵活的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结构与陈旧过时的科层制政务结构之间的矛盾和不适应。相比之下,传统的企业科层制结构已经或正在转型,如中台。同时,他也指出,创新往往是在泡沫、危机、颠覆等非常状态下演进和涌现。

 

中国信息经济学会信息社会研究所所长王俊秀建议,今年论坛出书可以围绕疫情和信息社会统筹、聚焦,从多角度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

 

最后,主持人吕廷杰教授提请大家进一步关注信息技术进步对预期应用的赋能,例如,在数据开放和共享过程中,运用区块链保护的隐私和数据产权等。

 

本次会议论坛秘书长林茜及超过二十四位论坛成员,分别从北京、杭州、万宁、三亚、香港、台北等地同时连线,全程参与了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