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动态列表
“信息社会下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2020 年第二次线上专题研讨会成功举办
时间:2020-04-03 20:00:00  发布人:管理员

223.jpg

2020年4月3日晚,信息社会 50 人论坛 2020 年第二次线上专题研讨会在“腾讯会议”上成功召开。本次会议的主题为“信息社会下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首先,本次会议的主持人、论坛 2020 年度轮值主席、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吕廷杰对大家的踊跃参会表示热烈的欢迎,并说明此次会议议题来自当下社会热点。吕老师指出,今年是我国第十四个五年计划的最后一年,新基建的提出,很可能是我国面向未来五年,甚至更长一段时期的战略布局。

接下来三位老师分别进行了主题分享。

阿里研究院副院长安筱鹏分享的主题是“数字基建:通向数字孪生世界的‘铁公基’”。安副院长认为,基础设施是支撑经济社会运行的泛在服务的载体,其中包含四个关键词:支撑、泛在、服务和载体。他认为,基础设施应具有四个角度:第一,其核心地位在于它的泛在化与支撑性;第二,基础设施的一个基本形态是大部分基础设施具有网络化特征;第三,它的供给模式是多种功能、多种要素的体系化的集成,具有规模经济的特征;第四,基础设施是一种设施,在基础设施之上,可以服务化的去交付。数字基建就是构筑数字孪生世界大厦的地基,未来十年是新型基础设施的安装期。

华为高级咨询专家王德谦做了“当前形势下看 5G 改变社会”的主题分享。王老师首先介绍了疫情期间,华为通过 5G 应用直接为一线战疫大幅降低感染风险、显著提升沟通与治疗效果的实践。王老师认为,此次疫情是一次公众教育,将加速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进程。他提出,众所周知 ICT 基础设施是智能世界的基石,华为理解,万物感知、万物互联、万物智能是整个世界的三个支柱,使能数字技术经济将成为新增长模式。从城市角度看,新技术将让数字孪生城市变为现实;从产业角度看,行业跨入数字化产业周期,产业数字化将成为新机会;从企业角度看,ICT 将构建企业数字化转型,AI 将推动智能化升级。王老师指出,5G 将进入千行百业,驱动下一波智能联接革命;5G 也会给消费者带来极致体验,助力行业数字化转型。

老龄社会 30 人论坛成员、盘古智库老龄社会研究中心主任梁春晓以“老龄社会视角看新基建”为题,分享了三个观点,一,这次新冠疫情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新基建的一次有力的尝试与展现,给我们提供了一次数字化的强制体验;二,与非典相比,此次疫情期间最大的不同在于信息化程度的提升、数字化产品的大量应用,同时突显出技术创新带来的商业创新、社会创新与现行社会治理中制度、机制、流程之间的矛盾;三,创新,往往在非常状态下发生,此次疫情期间的强制体验,即是非常状态,这极大地推动了信息经济与社会创新的跨越式发展;四,建设数字化基础设施或新基建时,要警惕新“数字鸿沟”的出现,避免带来“新贫困”;五,当前社会,老龄化程度越来越高,新基建,要切实关注和满足老龄需求,真正实现全龄包容和老龄友好。

点评阶段,针对上述三位主题发言,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前理事长杨培芳提出,新基建需要新的经济思维。他认为,新冠疫情的全球肆虐凸显出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的重要性,在新基建中,这两项应得到更多关注和重视;应该充分认识新基础设施的新的经济特征,传统基础设施是嫌贫爱富,新的基础设施是普惠大众。他希望国家对新基础设施重新进行定位,认为将来要实行社会主义新市场经济。

国家发改委城市中心总工程师、国土产业交通规划院院长张国华在点评中提出,第一,传统基础设施与新型基础设施不应该对立看,而应从演化发展观点来看,我们需要透过历史看清未来。第二,我们要考虑新型基础设施重点的发力空间在哪里。第三,在新型基础设施发展上,我们更要注意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一定要市场主导,而不能政府主导。

互动研讨环节,苇草智酷创始合伙人、信息社会 50 人论坛执行主席段永朝呼吁,新基建中务必加入人文考虑,在挖掘动力之源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明确发展目标,未来的信息化,应该更加关注数字世界里的能动性,切实重视“主体性复归”,回到人本身。

FutureLabs FL 未来实验室合伙人、DCCI 互联网数据中心创始人胡延平认为,目前所提的新基建存在六个盲区,分别是:一,缺乏整体性、系统性认知;二,缺乏新的、未来性的认知;三,缺乏创新驱动、技术驱动以及解决重大根本问题的驱动;四,从应用到建设,都应该是普惠的,而非少数获益的;五,新范畴匹配老办法,看不出公众参与感和获得感;六,新基建从整个经济体系、社会体系、经济发展方式等方面,是通向更大的集中垄断控制,还是通向个体、开放、公平、效率,需要切实地思考。

浙江现代数字金融科技研究院理事长周子衡认为,新基建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是对存量部分要做数字化改造,离开改造存量完全做增量,是老逻 辑,不适用。

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网络经济与知识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吕本富分享了对俄罗斯数字经济创新计划的研究:通过区块链和数字货币,进行医疗改 革、鼓励创业和定向消费。吕教授认为,借鉴俄罗斯的数字化创新思路,或许可以实现我国的高质量和逆周期发展,特别是在新基建当中。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教授、中国传媒大学调查统计研究所所长沈浩提出,非常希望新基建中的大数据能够更加开放和平民化,希望教育体系内的信息化能够尽快提升。

台湾科技大学教授盧希鹏指出,旧基建中强调的是强连接,新基建里可能更多面临弱连接,因此,新基建里,对个人化、弱连接的管理,对如何建立人们之间的认识和信任,或许会是另一个需要考量的方向。

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姜奇平提醒大家,要注意新基建的制度经济学影响,因为目前新基建的通用性质,有可能会导致制度变迁。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邱林川表示,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是由市场主导还是政府主导,不是简单的二元关系。大规模基础设施发展往往有突变期和渐变期。突变期,比如新冠疫情。渐变期,通常是没有重大战争或公共危机的和平时期。渐变期,大规模基建由市场来做主导,一般来讲比政府主导会更加有效。

中国信息经济学会信息社会研究所所长王俊秀对会议做了总结。他提出,发现一个新现象,阿里和华为的话语和理论溯源在趋同;发现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现在缺乏对新基建之后社会生活等全面的、系统级的想象。

最后,吕廷杰教授提示大家,论坛年度出书征稿活动已开始,希望大家踊跃投稿。

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方瑜、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张平、华为集团高级项目管理专家杨进漳、腾讯研究院首席经济学顾问吴绪亮、盘古智库老龄社会研究中心副主任李佳、研究员赵钊、助理研究员赵金楠、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助理周红,信息社会 50 人论坛秘书长林茜及超过四十位论坛成员(名单后附),分别从北京、杭州、万宁、三亚、香港、台北、成都、西安、加州圣荷西、华盛顿、深圳等地同时连线,全程参与了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