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动态列表
“后疫情时代:数字经济与全球影响” 云上思想研讨会顺利举办
时间:2020-04-27 00:00:00  发布人:管理员

2020年4月26日,“后疫情时代:数字经济与全球影响”线上专题研讨会顺利举办。本次会议由苇草智酷、信息社会50人论坛、数字资产研究院联合主办,钛媒体独家媒体支持。

2a957c9790845714-jm.jpg

新冠疫情席卷全球,严峻挑战各国正常生活和生产秩序。各方协力抗疫,疫情终将过去。之后,社会经济会有哪些重大变局?会否留下永久性影响?从数字经济和智能科技未来发展的角度,未来全球产业分工、贸易体系、供应链格局等方面将引发何种变革?本次研讨会以上述核心问题展开研讨,苇草智酷创始合伙人、信息社会50人论坛执行主席段永朝担任主持。

主题发言环节,清华大学全球产业研究院副院长、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朱恒源,著名经济学家、数字资产研究院学术与技术委员会主任朱嘉明,北京师范大学新闻学院执行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喻国明,分别从全球产业格局、数学思维和传播的角度进行了分享。

朱恒源认为,现有全球产业格局是过去两次产业革命的累积结果,存在内在深层矛盾。全球疫情加速激化了这一矛盾。长期来 看,新的智能技术会解决这些内在矛盾,但人类可能需要经历一段纠结与痛苦的过程,才能共同创造出新的、被更多人共同接受的产业范式。

朱嘉明以“数字思维、数字技术和数字经济——我们正在进入没有数学思维无法说清现实经济与生活的时代”为题指出,今天应该以更加广阔的视野与历史感,理解与认知“长疫情时代”,我们共同面对的挑战在于,要在社会收益、社会成本和生命安全三者中都获得期望的积极结果,而这是新的“不可能三角”。从数学思维角度理解数字经济,已经是十分重要的问题。

喻国明进行了“后疫情时代的传播格局:可能与连接”主题分 享。他认为,信任危机在疫情期间已成为全球性问题并具有危害  性。他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媒体从业人员要重视数据与基于数据的智能化算法,二是要用复杂性理论范式面对复杂的网络现象,要采用自组织的方法,促进“合目的的涌现”,三要有抓大放小的舆情治理新思路。

点评阶段,与会各位老师提出了各自的观点。台湾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盧希鵬认为,与其预测不确定的未来,更应该学习与不确定性共处。新冠疫情降维打击了下游产业,但也有升维攻击的可  能,抑或预示产生了新的维度,比如在家办公。在家办公或许会催生新的产业结构。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胡泳认为,传统媒体式微的原因之一,是其从未真正理解读者的需求,从未帮助读者增强联系,提高参与和减少孤独。因此这个空白被后起的社交媒体趁虚而入。传统媒体当下的任务不在于改变内容,而是需要重新设计交往平台。胡泳认为,不能相信智能技术能解决资本主义的两个根本悖论,即崇尚效率至上的生产力悖论,和崇尚消费至上的财富悖论。这次全球疫情预示着,我们已从风险社会来到了危机社会。

苇草智酷创始合伙人、老龄社会 30 人论坛成员梁春晓认为,在面对重大事件时,人类往往会高估近期影响,低估远期影响。比如人们可能高估了疫情本身,虽然疫情确实把很多趋势性的东西显性化了,如全球专业化分工、一体化的市场、经济的金融化和老龄 化。全球疫情所带来的“安全焦虑”,可能会导致世界、城市和社会进入“收缩化”的趋势。

中国信息经济学会信息社会研究所所长王俊秀对以上分享做了总结。他表示,今天所有人的发言都在围绕一个共性的母题,即我们到底期待获得一个什么样的共识?对于今天的许多问题,短期内可能没有答案,但是突破思考更有价值。通过本次活动可以发现,会议的议题是许多人都在关注的共性话题,诸如不确定性的常态化, 以及赛博、物理、社会的重建等等。在共同面对疫情、挫折、冲击时,大家已经激发了一种“重新想象”。

工信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副总工程师何 霞,盘古智库老龄社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国家广告研究院研究员马旗戟,国家信息中心首席信息师、分享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新红,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信息社会 50 人论坛秘书长林茜等同时连线,全程参加了会议。